| 网站首页 | 客栈介绍 | 草原旅行 | 草原照片 | 蒙古美食 | 蒙古音乐 | 草原文化 | 你的照片| 在线留言 | 足迹与笔记 |

安代、盅碗与筷子舞

作者:史静  来源:本站原创  发布时间:2009/4/25 16:04:27

安代、盅碗与筷子舞

   蒙古族舞蹈也久负盛名。著名的传统舞蹈有《安代舞》、《盅碗舞》、《筷子舞》等。当代创作舞有《鹰》、《马刀舞》、《驯马舞》、《奔腾》、《挤奶员舞》、《鄂尔多斯婚礼舞》、《牧民的喜悦》等。蒙古族舞蹈以节奏鲜明、热情奔放为主要特点。女性舞蹈多节奏欢快,舞步轻盈,以抖肩、翻手碗等动作最为著名,表现了蒙古族姑娘热情开朗的性格。男性舞蹈则造型挺拔豪迈,步伐洒脱轻捷,于一挥手、一扬鞭、一腾跳间,给人以剽悍勇敢、雄健有力的阳刚之美。

查看完整尺寸的图片

顶碗舞

  安代舞是源自科尔沁草原南端库伦旗的一种集体舞蹈。“安代”为“欠身起来”、“抬起头来之意”。最初是一种用来求神治病的宗教性舞蹈,含有祈求神灵庇佑,祛病消灾的意思,后来才慢慢变为娱乐性的活动。关于其起源,民间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。其中一个说:很久以前,科尔沁草原上有一对相依为命的父女。女儿突患怪病,饮食无序,喜怒无常,久治不愈,父亲心急如焚,便用勒勒车拉着女儿到外地(阜新)去看病。哪知天灾人祸,途中车轴断裂,而恰在此时姑娘的病情又进一步加重,生命垂危。老人急的不知所措,只顾绕车奔走哭歌。奇怪的哭歌声引来了周围的许多人,人们纷纷跟在其后绕行哭歌。不知是被这不寻常的场面所感动而忘了病痛,还是病魔真的被吓走,此时姑娘也悄然起身下车,尾随众人甩臂顿足,待众人发现,她已跳得大汗淋漓,病愈如初。奇闻不胫而走,很快便传遍了科尔沁草原。后来,患类似病症的青年妇女皆依此法治病,并取名“安代”。形成初期以唱为主,故曾称“唱安代”。后来演变为以歌伴舞,娱乐功能也随之增加,并逐渐成为喜庆佳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。具体形式是:参加者不分男女老幼,自然围圈站立,在歌手领唱(或乐曲伴奏)下,手握绸布或提衣襟下摆,边随声附和边按逆时针方向踏动起舞。动作以原地踏步摆绸、移动踢步绕绸、绕圈跑跳步挥绸、双腿跳落甩绸为主。舞姿奔放,爽朗明快。解放以后,经过专业文艺工作者整理加工,已被搬上了舞台。

[ ] [返回上一页] [打 印]

上一篇文章:绝色川西       下一篇文章:察哈尔蒙族的独特风俗文化!
文章评论 (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!)

用户名: 查看更多评论

分 值: 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

内 容:

         (注“”为必填内容。) 验证码: 验证码,看不清楚?请点击刷新验证码

栏 目 导 航
Tel:13683233477,13947975317 QQ:704209549 EMAIL:yschinn@163.com 地址:锡林郭勒盟,太仆寺旗,贡宝拉格苏木,包恩本嘎查,207国道275里程处